上次我們已經針對組織分成好幾個領域,接下來我們要說說「人」的部分。
也是整個過程,最「難」的部分,所以我會分成兩個章節來說明。
這個章節,我們來焦點說說「人」的分配。
在一個組織中,人的數量是有限的,而且人的數量不多,那是不是表示我們什麼都做不了呢?非也,如果人很少的時候,就算只有一個人,也能夠做出很多事情。
因為在 FID 中,是「人」服務領域,而不是完全依賴人,所以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時間,來分配給不同的領域。
隨著組織的成長,人的數量也會變多,這時候我們就可以依照不同的領域,來分配不同的人。
在這裡有幾個重點:
以上是大概一個部門的組織架構,按照這個架構下來,我們不但可以同時培養工程師的技術,也可以培養工程師的管理能力,隨著技術增長,工程師在某個領域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專精,甚至可以設計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架構。
主導者,通常是部門的主管或 Leader,他的工作是:
而一個主導者的主要日常就是第一段所說的樣子,按照時間來分配做不同領域的事,保持各個技術的熟悉度和敏銳度。
主要設計者,可能是 Leader 兼任,也可以是資深工程師,但也可以是很有天賦的工程師,我就曾經遇過好幾個很有天賦的工程師,雖然是新人,但是很快就能夠熟悉領域的技術,並且能夠提出很多建議,這時候就可以讓他們擔任主要設計者,他們的工作是:
主要設計者有幾個特點,那就是他們將會是這個技術的專家,大家遇到這類型的問題,都會來尋求他的協助。
例如:
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:
問:我們現在有一個專案,需要遠端操控一個機器人,這個機器人需要有一個 UI 來顯示操控的畫面,並且需要有一個後端來接收操控的指令,並且將指令傳送給機器人,這時候我們該怎麼做?應該找誰來協助?
參與者,他們通常是新人,或是對於領域的技術不熟悉的人,他們的工作是:
參與者在一開始並無法給專案太多建議,也不應該給他們太多的壓力,因為他們需要花時間來熟悉領域的技術,所以在一開始,給他們的任務必須是簡單的。
然後逐步增加難度,並讓他們學習該組織的運作,以免產生劇烈的衝突。
KM 就是 Knowledge Management,也就是知識管理,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,因為在 FID 的過程中,我們最終要得到的是「知識」。
這些知識包含了:
紀錄方式不限於任何形式,只要能被紀錄下來,並且能夠被搜尋到,之後再找一個稱心的地方彙整起來即可。
通常我會把執行專案的工程師,分成兩種:
由主要設計者帶領的工程師的專案:這專案是第一次採用或是第一次使用某個技術,所以主要設計者會帶領工程師一起完成專案,並且在專案結束後,將專案的成果納入 KM
一般專案:這類型的專案,通常是已經有一個架構,或是已經有一個成果,所以工程師只需要依照架構或是成果來完成專案即可,建議給予工程師一定的自由度,讓他們能夠在專案中學習到新的技術,並且將成果納入 KM
有一個心得是,不管專案類型大小,都要做專案回饋,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專案越來越好,而且也能夠讓我們的專案越來越快速。
並且針對專案的特性協調和分類工程師,不要浪費每一次犯錯的機會。
在我們為所有人都找到領域後,平日的工作還是要做的,基礎架構會是所有人都會用到的,也看得懂的專案模板,一個 FID 可以有多個專案模板。
針對不同的情境和需求,我們可以設計出不同的專案模板。
但有一些模板是針對不同的技術,例如:
這個基礎架構最大作用,就是為了大大降低大家開發新專案時的成本,並將成本轉移到真正值得研究的地方上。
以上是一個 FID 中會涉及到的「角色」,但是這些角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,而是會隨著組織的成長而改變,所以我們要隨時注意組織的成長,他們分別是
而且這樣的組織架構,也有一些風險。
這樣子的運作是存在不確定性的,尤其是在一開始建立的時候,這些不確定性會讓人感到不安,尤其是在一開始的時候,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,而且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沒有遇過的,所以我們會覺得很不安和不確定,但是這些都是正常的,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下去,就會看到成果。
所以安排在這些領域的人(尤其是主設計者),都必須有一定的抗壓性和人格特質。